电热水壶

这三十年的盐城过冬记忆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8 16:42:16   
        

年的冬天,我第一次感到冷。

那天,医院就诊。诊室正中设了一只蜂窝炉,炉子上有一只开水壶。水壶右侧有一根金属管,笔直地伸到半空,拐了个弯横着伸出窗外。

蜂窝炉是熟悉的。当时家里刚用上煤气灶,蜂窝炉退居二线,主要用来烧水和炖功夫菜。但这个金属管从未见过。一时好奇,伸手就握。刚握上,立时烫得一声尖叫。母亲大惊失色,带着医生护士一阵慌乱,又是冲凉水又是敷膏药。等稍微安定下,才告诉我,这是取暖的设备呀,怎能不烫呢?

医院,冷风袭来,才回过神来。刚才的诊室里,的确要比室外暖和不少。就这么一想,身上顿时打了个冷战,冷,真冷!怎么这么冷啊!

由于地处江淮,盐城的冬天阴冷潮湿,气温低于10℃,寒风就往骨头里钻。由于没有集中供暖,取暖成了我们少有的羡慕北方的事情。

盐城冬天取暖第一步,衣服得穿得多。秋衣秋裤是基本款,气温往零度去,就得穿上毛衣毛裤。毛裤是个麻烦事儿,穿在腿上行走不便,瞬间成了套中人,僵硬又憋屈。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羽绒服还没普及时,人们会在外套里穿上两件甚至三件毛衣。会穿的,最外面那件是高领,把里面两件遮住了。不会穿的,三件统统都是v字领,一二三层次分明,再系条领带,外罩毛料西装,绝对是农民企业家的派头。

农民企业家们回到家,一定得把西装脱掉,换上老棉袄。盐城的冬天,屋里比屋外冷。室内取暖的设施非常有限,在空调和电暖器上市之前,冬季居家取暖的手段只有一条:硬扛!

所谓硬扛的意思,就是在改变不了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多途径多角度想方设法取暖。有人开发出跺脚、搓手的运动操,有人临睡前小跑一圈,增加身上暖意,还有人从北方带回铜制暖手宝,烧块炭火放进去,手是暖了,脖子还是缩着。

所有的手段当中,最受欢迎的是热水袋。每天临睡前,母亲会把热水袋灌满,提前塞到我的被子里。上床时,被窝就是暖和的。热水袋的热量,持续不了多久。上半夜是它暖我,下半夜就成了我暖它。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晨起刷牙时有温水了。美中不足,就是橡胶味强了点。后来当护士的小姨送了几只空的盐水瓶,顿时成为取暖神器,备受追捧。

在硬扛严寒的日子里,电热毯是最大的外挂。晚上临睡前打开,洗漱完毕后钻进去,从头暖到脚,一夜温暖到天明。每到冬天,我们就想出床上办公、床上吃饭、床上阅读的招数,将电热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甚至将第二天穿的衣服,也塞进被窝,就差床上装个马桶了。

记得从年开始,极寒天气越来越少,冬天越来越不像话,甚至连下雪都变得稀罕起来。那一年,我家刚刚换上具有制暖功能的空调,再冷的天气,空调一开,室内照样穿羊毛衫。父亲说,生活条件真的变好了,就是电费太贵了。咱们开到睡觉时,让空调歇一歇,床上就用电热毯吧。那台柜式空调,一直用到去年才寿终正寝。

进入新世纪之后,冬天就更不像冬天了。各种时尚大全都说,千万不能穿秋裤,掉价老土丢脸;各类楼市广告都讲,一个真正的家,是有中央空调的家,四季如春。

人性是很难讲的。看不见摸不着,不换点啥有些浪费了。比如我,就抛弃了取暖空调,转而用上采暖炉。采暖炉是壁挂式德国进口的,专烧天然气,一个冬季能烧掉四千块。然而采暖炉的确效果好,不但室内温度稳定在25℃,还能兼顾生活热水,顺便在暖气片上烘衣服。太太说,有了暖气,盐城的冬季,终于不再冷了。

是吗?未必。不久前,一个邻居半夜跑到楼下院子里,哼哧哼哧挖土,干得气喘吁吁。一问才知道,舍不得开空调,干点农活身子暖和,好睡觉。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姚梦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2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