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设备

用VR进行救援快来围观这些帮助减灾救灾的

发布时间:2022/9/15 20:18:00   

你知道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吗?

水下、废墟中救援如何实施?

怎样利用音视频进行生命探测?

什么!还有无人机、VR黑科技进行救援加持?

10月13日上午,在省、市减灾委举办的第28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现场,广大市民不仅现场观摩学习了消防逃生、急救等技能,还近距离接触了当前防灾减灾中的最新科技手段。

高楼逃生演练

活动在西湖区莲花广场的阵阵腰鼓声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附近居民和路人驻足观看。写字楼模拟火灾现场飘出了阵阵烟雾,消防官兵在13层楼高的楼顶借助绳索进行速降演练,十余秒时间内两名官兵就顺利到达地面。名叫“瑞克”的专业搜救犬在接到指令后,五秒内迅速从舞台到达广场上模拟受困的假人身边,救援人员随即开展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现场演练不仅展示了真实生动的救灾场景,也让市民学习了减灾、求生知识和技能。每个表演后的问答环节,都得到了在场市民的踊跃参与和互动。

市民被智能机器人吸引

舞台上的互动讲解机器人成了当天最吸睛的“小红人”。除了介绍消防救援知识、问答互动,场下的机器人“开开”还担任了心肺复苏“指导员”的角色。“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介绍怎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实际上手还能有指导这是第一次!”年过60的周大爷比划着按压的正确手势,告诉记者,以后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手上就有感觉啦”。

红会人员向市民演示心肺复苏

通过与操作假人的联网和投屏,智能机器人会根据救援人员实施心肺复苏的力度、频次等提出建议,如“过轻”、“过重”等,同时“被救人员”的心率情况也会显示在屏幕上。据开发人员介绍,这套设备现在主要用于应急知识教学和考核等,在杭州市中小学、社区、场馆内已经得到多次运用,“寓教于乐,同时也节省了人力。”

水下机器人

现场视频中,千岛湖上无人机定投救生设备的画面让市民连连称奇。负责演示的浙江省公益救援组织公羊会带队人曹玲介绍说,无人机定投是目前救援中的“高科技”项目,在如海上等人力无法到达的地方,可以通过GPS定位和视频回传发现被困人员位置,定点投放救生设备。

除了无人机外,水下机器人、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设备也为目前的减灾救援提供了诸多便利。在四川地震救援中,公羊会曾使用视频探测仪发现断裂带,帮助恢复光缆通讯,及时救援被困人员。水下机器人目前可深入水下米作业,“比较广泛地用于水库等场景救援。”曹玲说。

公羊会搜救犬

技术正在逐渐融入减灾救灾工作,而在浙江,像公羊会这样的社会组织也日渐成为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力量。年9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公益慈善类等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下放基金会登记管理权限。准入大门的敞开,有效解决了包括减灾救灾类在内的一大批公益组织长期以来没有合法身份的问题。目前,全省减灾救灾类社会组织有多个,实现了全省60%以上的县(市、区)至少有一个减灾救灾类社会组织的工作格局。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安全家园:远离灾害,减少损失”。据了解,杭州市坚持把建设安全家园作为减灾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已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个,现有避灾安置场所共个,乡镇(街道)级避灾安置场所已实现全覆盖,全市减灾救灾能力明显提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6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