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热水壶 >> 电热水壶发展 >> 夫妻俩驻守黄海孤岛32年,无电无淡水年薪
年7月,王继才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命——守护开山岛。面对着这个艰巨的挑战,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成为了新一任“岛主”。
不久后,他的妻子王仕花也追随他上了岛,夫妻俩从此便在这里坚守了32年。
一、接受任命,妻子辞职来相伴
年,27岁的王继才是当时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芦河村的民兵营长,他的妻子王仕花在当地小学教书。夫妻俩刚结婚3年,还育有一个2岁的女儿王苏。
同年3月份,经江苏省军区批准,开山岛设立了一类民兵哨所。开山岛坐落于连云港市燕尾港2海里外,是我国黄海的前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哨所成立后,灌云县人武部先后派出了0多名民兵值守。但是,由于开山岛环境恶劣、蛇虫横行,还是一个无水、无电、无居民的“三无”小岛,派去的民兵都打了退堂鼓。
其中最长的只坚持了3天,最短的当天就跟着船回陆了。
7月份,时任灌云县人武部部长王长杰找到了王继才,准备派他去驻守开山岛。当时,王继才的邻居和朋友都建议他不要去。
村里的老人告诉他,开山岛位置偏远,坐船都要一个多小时,到那里就相当于坐“水牢”了。
当时,王继才本可以拒绝,但是思来想去,他觉得总有人要去守。而且自己既然答应了,就要说到做到。
于是,他不顾大家的反对决定上岛。
7月4日上午8点40分,王继才独自一人带着衣服、食物和必需品上了岛。
这个身高一米八,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岛上的情况还是超乎了他的预料。
岛上仅有空荡荡的几排旧营房,没有水没有电,海风呼啸,声音十分骇人。而且,岛上非常潮湿,到处都是蚊虫。
上岛的第一个晚上,王继才一个人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几乎无法入眠。
上岛时,领导给王继才准备了6条香烟和30瓶白酒。王继才平时不常抽烟喝酒,但是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酒壮胆,又抽了一会烟,才勉强平复了心情,在朦胧中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岛上就下起了暴雨。随着水位上涨,岛上的蛇、老鼠和蛤蟆都爬了出来。王继才只能紧闭房门,靠着带来的干粮过活。一直到四天之后,太阳出来了,这些动物才散去。
除了恶劣的环境之外,在岛上的孤独感也让王继才十分痛苦。
上岛之后,他一有空就站到海边的礁石上,向家的方向眺望,思念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上岛前,王继才瞒着妻子说“去执行一个任务,过几天就回来”。因此,王仕花一直都不知道丈夫的去向。
直到王继才守岛的消息传遍了全村,她询问婆婆,才得知了真相。
8月30日,王仕花在人武部几位同志的陪同下前往了开山岛。
一看到丈夫,王仕花的眼泪就忍不住夺眶而出。
上岛不过48天的时间,王继才已经变得又黑又瘦,胡子拉碴,活脱脱就像个“野人”。
他居住的房间也是杂乱不堪,地上到处都是烟头、酒瓶。
在岛上转了一圈后,王仕花心疼极了。
她劝说丈夫:“咱们回家吧,你在这里太苦了。”
但王继才却对她说:“仕花,你回去吧,照顾好家里。开山岛很重要,我不守,谁来守?”
知道丈夫的脾气倔,王仕花只能无奈地回家了。
不过,回家之后,她满脑子都是王继才沧桑的模样。
要是丈夫在岛上有个突发情况怎么办?纠结了好几天后,王仕花下定决心,打算辞去教师的工作,带着女儿上岛陪伴丈夫。
辞职前的最后一节课,王仕花动情地告诉学生们:“开山岛是海防前哨,老师就要去守岛了。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像老师一样去保卫祖国。”
听到王仕花的决定后,王继才的父母都很支持,但是,他们不同意孙女跟着她上岛。
婆婆告诉她,孩子还小,在岛上生病都来不及治疗。
思前想后,王仕花最终将女儿留给了公公婆婆照顾,自己一个人带着大包小包上了岛。
上岛后,王仕花对王继才说:“这些日子你受苦了,以后有我陪着你。咱们一起守着岛,守着这个家。”
从此,夫妻俩以开山岛为家,一守便是32年。
二、守岛32年,克服重重挑战
开山岛上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夫妻俩早早地便要起床巡岛、查滩、瞭望,并把当日巡岛的内容记录下来,还要看管军事设施和民用设备,救助往来的渔船渔民,以及观察海上情况。
刚上岛时,王仕花一下子无法适应恶劣的环境。
每天晚上,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她的心里都打战,整夜地睡不着。
不过,王继才一直耐心地开导她:“你说的这些不适应我都经历过,你别怕,我就在这里守着你。”
在丈夫的陪伴下,王仕花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夫妻俩一起巡逻,一起劳动,还在岛上种下了不少树,给这个孤岛带来了许多生机。
在岛上待了一段时间后,王仕花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有时候,王继才有事需要离岛三五天,她便一个人守岛,钻坑道、察海情、辩船只、记日志,把所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年9月下旬的一天,一条渔船停靠在了开山岛的码头,捎来了王继才父亲送来的补给。
除了衣服、食物之外,还有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一面叠好的五星红旗和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守岛就像守阵地一样,要有信念,人在旗在!”
从那年国庆节开始,夫妻俩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国旗。
一开始,两人在小岛最东边的瞭望台上升旗。他们将国旗套在竹竿上,再把竹竿插在石缝里,一个人扶着杆,另一个人敬礼。
后来,由于瞭望哨年久失修,王继才便把升旗台搬到了岛前的小平台上。
守岛的32年间,夫妻俩举行了多次升旗仪式。
岛上风大,国旗很容易损毁。
这些年来,他们自费购买了多面国旗,让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开山岛的上空。
有一次,岛上刮起了2级台风。
王继才怕国旗受损,便顶着大风跑去将国旗收了回来。
可是在返程时,他一不小心踩空,从山上摔了下来,摔断了两根肋骨。
当地的渔民知道后,给王继才取了个外号叫“王开山”。
王开山升起的国旗,就像是白天的灯塔。渔民们航行时看到这面国旗,心里便有了方向和依靠。
王继才夫妻俩在岛上每年的工资是元,年建了灯塔后,又增加了2元。
这些钱要养活一家老小,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夫妻俩只能尽可能地节省,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
开山岛上很少有来客,夫妻俩也从来不买衣服。
一件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夏天的时候,王继才干脆不穿上衣,光着脚在岛上巡逻。
他唯一的爱好,便是喝上几口小酒。
每次喝酒时,王仕花炒上一盘黄豆,他都觉得“奢侈”了。
夫妻俩还在岛上养了几只鸡,生下的鸡蛋不舍得吃,都要拿到岸上换成粮食。
岛上的淡水、食物全靠渔船捎带,有时候遇上台风,船只停航,就只能靠留存的干粮过活。干粮吃完了,夫妻俩便去海边捡海螺充饥。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好几次。
年7月9日,王仕花在岛上生下了儿子王志国。
这次的生产,让她吃尽了苦头。
王继才本来打算7月初将妻子送上岸,但是7月份正值休渔期,一艘往来的渔船都没有。王仕花临盆当天,海上刮起了狂风。
王继才打电话给人武部求助,人武部联系了不少船,但没有一艘船敢在这种时候出海。
无奈之下,王继才只能亲手给妻子接生。
他按照电话那边医生的指导,烧热水、给剪刀消毒、剪脐带……
好不容易,一个小生命降临了。
听到儿子嘹亮的哭声,王继才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王志国的出生,给开山岛带来了不少生气。
每天早上,夫妻俩都会带着儿子一起升旗。
年,王志国到了要上学的年纪,王仕花便劝说丈夫下岛。
为了儿子,王继才鼓起勇气想辞职。
他和妻子一起去找了安排他上岛的领导王长杰,却发现他身患癌症,已经住了很长时间的院。
王长杰欣慰地对王继才说:“小王,你干得很好,我走了也放心了。”
听了他的话,王继才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不久后,王长杰去世了。
经过一番考虑,王继才毅然决定继续守岛。
他告诉自己,王老的话是他的遗愿,自己立下了承诺,就一定要遵守。
就这样,王继才夫妻俩继续留在了岛上。
随着儿女的长大,用钱的地方也变多了。
大女儿结婚时,连一件像样的嫁妆都没有,儿子读大学也都是靠贷款。
家里造房子花了6万块,几乎都是王继才姐姐垫付的。
当时,王继才的大姐在上海跑运输,她给王继才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年薪有好几万,劝他下岛去打工。
可是,王继才却没有答应。
他说,我走了,谁来看护开山岛呢?
其实,王继才并非没有发财的机会。
年,有人联系上了王继才,以0万元巨款为诱饵,想让他行个方便,借用开山岛作为“中转站”,停放走私的60辆小轿车。
面对重金诱惑,王继才果断地拒绝了。
为了还贷款,夫妻俩干起了最苦的活。
他们每年春夏秋三季都在海里捕鱼抓虾、放蟹笼,将捕获的海产送到岸上去卖,这样一年下来也能有三五千元的收入。
由于长期地辛苦工作,夫妻俩的身体都不太好,王继才还染上了严重的湿疹和风湿病。
为了守岛,他们连女儿结婚、父母去世这样重要的场合都没能出席。
不过,虽然有不少遗憾,但王继才夫妻俩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儿子王志国研究生毕业后,拒绝了企业的高薪聘请,选择了投身军营,成为南京边防检查站的一名军官。
年,王志国调入了海警部队,继续守护着祖国的海域。
年7月27日,王仕花上岸去治疗股骨头坏死。
当天夜里,王继才在岛上巡逻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本来,夫妻俩约定好了,当年“八一”建军节要一起在岛上升旗,换新国旗。
可是,这个约定永远都无法实现了。
王仕花含泪表示:“我打算等老王下葬以后,我再回岛上去守着!”
7月30日上午,王继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灌云县殡仪馆内举行。
当天,哀乐低回,挽联高悬,气氛一片肃穆。
全省各地的近千名干部、群众纷纷赶来,送这位英雄民兵最后一程。
同年8月7日,王继才被评为烈士,后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三、继续守岛,小岛现状大变样
年8月6日,王继才走后的第0天,王仕花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了灌云县人武部,郑重地将一份亲笔书写的“继续守岛申请”交给了领导。
她动情地表示,老王生前就承诺要守到守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她自己也是党员,老王的诺言就是她的诺言。
收到申请后,领导们非常感动。
但是,考虑到王仕花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组织上决定聘用她为开山岛民兵哨所的名誉所长。
开山岛此后也将改为轮班值守,通过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方式在全县选拔守岛民兵,每次值守时间为0到5天。
如今,又是三年过去,开山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年开始,民兵们喝上了淡化后的直饮海水,再也不用靠渔船送水了。
依靠光能发电,岛上的电力十分充沛,还可以上网。
王继才夫妻俩使用的手摇旗杆,也已经升级成了电动旗杆。
小岛上的厨房原本只有8平方米,做饭、烧水都是用煤气灶。
后来,厨房改建成了“全电厨房”,面积也扩大了不少,还增加了烤箱、电热水壶等电器。
同时,岛上还设立了礼堂、接待室和书屋。
岛上所有的房屋都已经被装修一新,展览馆也扩建了好几倍,里面陈列着王继才生前的衣服和器具,以供后人瞻仰。
王继才去世后,王仕花仍然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
除了前往全国各地宣讲,介绍王继才事迹之外,她都待在开山岛上,和驻守民兵同吃同住,守卫着这座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岛。
今年6月8日,电影《守岛人》上映。这部影片凭借着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电影的原型,正是有着“人民楷模”称号的守岛人王继才。
同年2月,王仕花和儿子将王继才的遗物共76件捐献给了连云港市的纪念馆。
之后,该纪念馆将进行王继才烈士的先进事迹展览,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他的爱国奉献精神。
“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小岛上的这幅对联,正是王继才夫妻俩一生最好的注解。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