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壶

又见赶尽杀绝式薅羊毛,但这次网友都说

发布时间:2025/5/29 10:40:02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越卖越亏,再卖破产」——这句被玩家用来形容Steam打折的玩笑,居然在京东上演了——10月8日,京东「长虹厨房电器旗舰店」把一个原价62.9元的电热水壶直接卖到7.9元,引起了广大「羊毛党」的抢购。据该店在10月10日发出的公告,这个水壶「已远远低于成本价被拍了20多万单」;因为损失巨大,公司「面临破产倒闭,公司员工也将面临失业」。用「越卖越亏,再卖破产」来形容可谓是非常贴切了。不过为了挽回经济损失,该店已向有关部门报案,在公告最后还呼吁消费者退款,放他们一条生路。一般来说,故事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按照惯例,结局要么大家自行退款,要么是电商平台出面「砍单」,实在扛不下去也会关店清算。但不知道是因为公告不够诚心还是消费者已经见多识广了,网上关于该店的讨论几乎都认为「愿赌服输」,更有部分网友认为这是商家为了接下来的双十一「冲榜预热」。为什么说「愿赌服输」?无论是「愿赌服输」还是「炒作论」,在我看来都有一个预设前提,那就是本次低价是由商家一手操办的。这种观点其实也有它的道理:错误设置价格的事情时有发生,无论京东还是淘宝都有着相当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异常销量肯定会触发相关提示。尽管这次低价发生在国庆节假日期间,但并不像其他「羊毛价」那样发生在深夜或凌晨,而是早上。根据店铺说法「被拍了20多万单」。即使是它只卖出10万单,这么短的时间内也算得上是火爆单品了,还是要发朋友圈海报那种。为什么被拍了20万单后依然没有及时下架止损?因此,在不少人眼中该店的低价本质上就是一次低价冲销量的正常销售行为。唯一「不正常」的地方就是销售时没有做好库存管理,让本来只打算卖个千百件的东西「不小心」卖出20万单。既然是商业行为,那自然是「愿赌服输」,没有让人退单的道理。公告涉嫌「道德绑架」该店在10月10号放出的公告同样也是网友不买账的主要原因。在公告中,该店提到「此次活已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面临破产倒闭,公司员工也将面临失业,订单无法发货」,「对我们一个小经销商来说,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面临巨额债务,我们已经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在商家看来,这可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但在消费者与吃瓜网友看来,这个公告却颇有「道德绑架」的意味。首先,公告将「公司倒闭」、「员工失业」与巨额损失挂钩,这没问题:根据《时代周报》的报道,自年元旦至年3月,已有超过家企业发布破产公告,经营不善选择破产也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这篇公告试图将「巨额损失」与消费者正常的购买行为挂钩——因为你不退款,所以我们有巨额损失,才有后续的破产、倒闭和失业。在此次事件中,我不认为消费者存在任何的过错。领券、下单、支付,每一项都没有问题。该店这种将巨额损失与消费者挂钩的行为在不少网友看来就是「教科书」一般的道德绑架。消费者不是店里的股东,无需对店铺经营状况负责:既然店铺盈利时他们没有分红,那店铺亏损时为什么要让他们退款呢?在公告中,店铺还提到「已向有关部门报案」,这也是公告中让人感到疑惑的地方。既然已经报案,那意味着会追究相关人员或相关单位的责任,比如设置价格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代为运营店铺的运营商。既然有相关责任人,那为什么要「恳请」消费者退款呢?难道在他们眼里消费者也是相关责任人?再说了,即使这构成了合同法里的「重大误解」,店铺与京东也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京东商城注册协议中,销售价格为要约邀请,销售方在收到消费者订单后,以商品出库为标志。换句话说,只有完成商品出库,买卖双方才算是合同成立。对此京东也有完善的订单处理流程,店铺没必要、也不应该在店内打上具有道德绑架性质的公告。什么是要约邀请?这里牵涉到一个「要约邀请」的概念——要约邀请是一个与买卖合同相关的概念。举个例子,有一天你在苹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8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