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热水壶 >> 电热水壶特点 >> 小熊电器研究报告始于创意的小家电品牌,品
(报告出品方:申万宏源研究)
1.创意小家电领导者,多举并进提升品牌竞争力1.1“创意小家电+互联网”驱动,战略升级定位年轻客群
“创意小家电+互联网”,以小见大挖掘细分“小”需求。小熊电器自年3月成立以来,专注创意小家电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于年8月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以“创意小家电+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为驱动力,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深挖年轻用户需求,产品以小而灵巧、小而精致、小而智慧为主,立足生活中在传统家电之外易被忽略的“小”需求,公司主要依托互联网进行销售推广并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更新迭代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基于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与时俱进的品牌理念,小熊电器不断进行扩品类、扩渠道、扩规模,保持高速稳健的增长态势。
目标用户群体持续年轻化,品牌战略不断发展。自成立以来,小熊电器的品牌战略持续更新升级,年主张“分享健康未来”,年升级为“InspiredLife妙想生活”,年定位“萌家电”,分别对标80后、85后、90后消费群体。年再次发布全新的品牌定位,以“年轻人喜欢的小家电”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定位,聚焦Z世代年轻人,提出创新多元、精致时尚、小巧好用、轻松可及四大产品策略,以及创新驱动、产品精品化、数字化运营、用户直达、全球化市场和组织年轻化六大战略体系。
以人为核心挖掘用户需求,持续拓展品类覆盖。小熊电器始终从用户需求出发,发挥设计优势,根据消费群体生活工作场景变化所衍生的需求,推出相应细分产品。目前,小熊电器产品涵盖厨房小家电、生活小家电、个人护理小家电、婴童小家电四大品类。细分品类总量超过60个,市面销售产品超过款,使用对象涵盖幼儿、青年、中老年人群及其生活与工作的不同场景,每年开发新品超过款。其中,厨房小家电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可进一步细分为锅煲类、电热类、壶类、西式类和电动类。
1.2收入业绩恢复增长,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高基数压力消散,营收利润恢复增长。-年,公司营业收入由7.25亿元提升至36.60亿元,CAGR达38.24%;归母净利润从0.72亿元增长至4.28亿元,CAGR达42.83%。年在年疫情导致的高基数压力下、叠加原材料成本上行,公司收入业绩承压,双双出现下滑。年公司实现营收41.18亿元,同比增长14.18%,实现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36.31%;Q1公司实现营收12.51亿元,同比增长28.07%,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58.27%。随着公司品牌定位升级、高基数压力缓解、原材料成本下行等因素影响,公司收入、业绩恢复双位数高增长。
厨电贡献超八成主营收入,新兴品类占比持续上升迎合市场需求。分品类来看,厨房小家电对收入的贡献最大,年实现收入33.63亿元,占比81.67%,年来占比稳定在80+%,其中锅煲类占比最高,年占比29.88%,而电热类占比近年来持续下滑。生活小家电年实现收入3.95亿元,占比9.59%;其他小家电年实现收入3.26亿元,占比7.92%,其他小家电主要包括个护小家电、母婴小家电等品类,近年来增长较快,主要系公司在原有品类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积极挖掘新品类新需求。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位居行业领先水平。年小熊电器实现毛利率36.45%,净利率9.37%,分别较年提升3.67/1.51个pcts,近年来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公司毛利率领先于美的(消费电器)、九阳、苏泊尔,且领先优势持续扩大。随着公司持续推行精品化产品战略、提高产品均价,有望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
原材料价格下行,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年原材料在公司营业成本中占比61.07%,若剔除外协生产成本,原材料在自产及外协加工部分的营业成本中占比80.87%。原材料中,塑料原料、五金制品及电子电器为主要构成,分别占比10.25%、19.63%、27.93%(年)。Q2以来,铜、铝等五金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塑料价格也从Q1开始进入下行通道。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维持低位,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修复。
1.3股权结构集中稳定,组织调整优化管理
创始人李一峰、张红夫妇为公司实控人,家族成员持股比例较高。小熊电器的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稳定,创始人李一峰、张红夫妇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兆峰投资和永新吉顺间接持有小熊电器44.66%股份。永新吉顺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其中持股45.8%的合伙人欧阳桂蓉与李一峰为表兄妹关系;公司股东龙少柔、龙少静和龙少宏三人为姐妹关系;龙少宏系李一峰兄弟之配偶,龙少宏与李一峰控制的兆峰投资、永新吉顺为一致行动人。
两度实施股权、期权激励计划,调动员工积极性。年3月,公司首次推出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共授予万股,覆盖人次;年8月,公司再次推出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共计授予股数.25万股,覆盖38人次。两次股权激励计划对象均包括公司高管及核心骨干员工。再度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有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持续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
年末落实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公司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年,为适应发展需要,公司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1)事业部方面取消了锅煲电器事业部、电动电器事业部,新增了婴童用品事业部、零部件事业部,并将个护产品项目部升级为事业部,更多聚焦于新品类的拓展及提升零部件自制能力;2)中后台方面取消营运管理中心,新增数字化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优化公司管理结构,并提升公司运营及生产效率。
募投项目持续推进,提升小家电自产产能。年公司IPO募集资金,投入大良五沙、均安、勒流三地生产基地建设,并扩大原有的智能小家电生产基地;年公司发行可转债,新建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目前勒流生产基地与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仍在建设中,完成后预计分别可新增0万、万台小家电产能。新产能的持续建设有望缓解公司此前自产产能利用率较高的压力,同时将外协产能控制在10%左右的理想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品质并控制生产成本。
2.市场空间广阔,长尾+传统+新兴品类全面布局2.1国内小家电市场空间大,对比日本有望迎来高增长期
全球小家电市场平稳增长,国内小家电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根据Statista数据,全球小家电行业的市场规模从年的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01%,预计将达到亿美元。其中,年在疫情期间“宅经济”的推动下,小家电市场需求爆发,市场规模达亿元,同比增加11%。受需求透支及高基数影响,年市场规模同比小幅下滑。分国家看,年中国小家电人均消费额为35美元,而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在50美元以上。《中国家电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年,我国平均小家电保有量仅为9.5个/户,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已达到约30个/户,日本也有约17个/户,国内小家电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厨房面积较小限制可选厨房小家电发展,催生集成厨房小家电需求。国内厨房面积普遍较小,根据奥维云网厨房研究数据显示,年中国家庭厨房平均面积仅6.1平方米,与欧美国家平均超过20平方米的厨房面积有较大差距。厨房面积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小家电保有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对小家电的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将更多功能集成在一件小家电产品内。小熊抓住这一需求,近年来推出大量集成多功能的小家电产品,如可进行煮茶、甜品、火锅、煲粥功能的多功能养生壶;同时实现煎蛋、烤面包功能的多士炉;可实现蒸、涮、炒、煎、煮功能的料理锅等产品。
可选小家电品类需求与收入紧密相关,对标日本国内可选小家电有望迎来高增长期。对比日本家电行业渗透率提升的历程,我们看到在年前,冰洗、彩电等必选家电的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而具有可选属性的家电产品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年后,随着日本人均收入水平突破美元大关,取暖器、烘干机、干衣机、智能马桶等可选家电产品迎来快速增长。从国内市场来看,当前国内城镇空冰洗、彩电等必选家电的渗透率也已经接近饱和,同时年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7美元,接近年前后日本市场情况,因此我们认为国内市场可选小家电产品有望迎来增长爆发期。
2.2厨房小家电:长尾品类领先头部企业,刚需品类差异化竞争
厨房小家电消费趋于理性,品质追求促进均价提升。厨房小家电整体市场近年来表现低迷,根据奥维云网厨电数据,年厨房小家电传统渠道(不含抖音)13个品类实现销售额.3亿元,同比下滑6.7%,已连续3年出现下滑。但总量下滑的同时,厨房小家电均价迎来快速提升,其中年线上零售均价元,同比+9.7%,线下零售均价元,同比提升4.5%。量、价表现的分化,体现出消费者在购买厨房小家电时更加理性,同时更愿意为更高品质的产品支付一定的溢价。
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抖音平台快速崛起。分渠道看,线上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购买厨房小家电的主要渠道,根据奥维云网厨带电数据,年厨房小家电线上销售额占比达到77%,较年提升8个pcts,近年来线上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线上渠道占比提升的同时,抖音平台快速崛起,年已占到厨房小家电电商平台17.6%的零售额份额,抖音等新兴渠道通过短视频、直播种草等营销方式,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厨房小家电产品的功能及使用场景,快速抢占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的市场份额。
小熊电器首先从长尾品类切入,抢占厨小头部品牌留下的市场空间。长尾小家电品类多而杂、单一品类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无法发挥规模优势,因此美的、九阳、苏泊尔等厨房小家电头部品牌不愿在长尾小家电品类做过多布局。以天猫平台年销售情况为例,根据久谦数据,以电饭煲为代表的传统品类年销量可超千万台,而电热杯、三明治机、面条机、酸奶机等长尾品类年销量不到百万台。同时,长尾品类依赖互联网渠道快速传播、注重营销推广带动的冲动型消费,因此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较低,厨房小家电头部品牌更难通过规模效应带来的价格优势占得先机。小熊正是抓住了这一头部品牌留下的市场空间,凭借其依托互联销售为主的商业模型,首先从长尾品类切入厨房小家电市场。
长尾品类竞争格局中,小熊市场份额大幅领先美九苏。随着小熊在长尾品类取得成功,美的、九阳、苏泊尔也开始对部分长尾产品进行布局,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但由于长尾品类非头部品牌优势品类,管理成本较小熊更高,头部品牌对长尾品类的布局更为谨慎,头部品牌也不具备小熊的决策机制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产品缺乏竞争力,难以撼动小熊的地位,因此逐渐放弃在长尾品类的布局,以美的为例,年美的关闭了大量小家电业务,清理了约个SKU。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长尾品类的市场需求本身有限,部分品类已经接近饱和,并且不断有新品牌进入市场竞争,小熊在部分长尾品类的份额及销售额也有所下滑。
长尾品类持续挖掘消费者痛点,拓展新品类满足消费者需求。面对原有长尾品类市场的饱和,公司积极挖掘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持续丰富产品品类,拓展了面条机、果蔬清洗机、抽水机等众多新品类。同时,公司深挖消费者痛点,针对性进行技术研究与创新,例如推出手持式面条机,解决了传统面条机造型笨重、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的痛点。持续的品类拓展和创新,保障了小熊在长尾品类始终能保持领先地位。
布局传统厨电品类,直面美九苏优势品类。随着在长尾厨房小家电品类的领先地位逐渐稳固并积累了一定口碑,小熊开始进军美九苏占优的传统厨电品类,如电饭煲、空气炸锅、热水瓶等品类,近年来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持续缩小与美九苏的份额差距。而在、双十一等大促节日期间,小熊更是发挥其在互联网长期扎根布局的优势,进一步缩小与美九苏的差距,甚至在部分品类实现反超。
传统品类与美九苏差异化竞争,抢占一定市场份额。传统厨房小家电品类美九苏品牌力优势显著,且传统品类更有利于头部品牌发挥规模效应优势。因此,小熊主要采取差异化策略与美九苏等品牌竞争。差异化体现在:1)外观差异化:过去小熊主打“萌家电”,目前主要受众仍聚焦于年轻群体,通过更加可爱、年轻化的外观设计提升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2)容量差异化:小熊挖掘出美九苏较少涉及的小容量锅煲类产品,如1-2升的小容量电饭煲、一人食电煮锅、小容量养生壶等产品,满足独居人群的消费需求;3)功能差异化:对于新进入的传统厨房小家电品类,小熊通过功能上的差异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对于空气炸锅,小熊加入了可视、可搅拌等功能,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长期来看,随着公司能力全面提升,未来将与美九苏正面竞争。小熊目前主打的差异化市场规模有限,根据奥维云网厨电数据显示,年3L以下电饭煲销量份额约占13.3%,小容量锅煲类小家电市场规模与主流大容量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小熊消费者受众相对美九苏较为单一,蝉妈妈数据显示,小熊抖音旗舰店的粉丝人群中,24-30岁人群占比达52.6%,而苏泊尔、九阳抖音旗舰店的粉丝结构更为分散,消费者受众也更广。随着未来小熊的规模逐渐提升,小容量、年轻化等差异化市场难以满足公司扩大市场的需求,公司将通过提升产品类的设计、产品质量、产品体验和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缩小与美九苏的差距,提升在传统厨房小家电领域的竞争力。
2.3母婴小家电:布局新赛道,市场空间广阔
母婴小家电行业渗透率较低,市场增长空间大。除了在厨房小家电领域拓展品类外,公司还积极拓展母婴、个护等新赛道,打造成公司第二成长曲线。以母婴小家电市场为例,近年来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久谦数据显示,婴幼儿小家电线上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年线上销售额达35.6亿元,-年CAGR达到28%。但母婴小家电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艾瑞咨询《年中国母婴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年婴童家电渗透率仅11.9%,相较婴幼儿营养品(48.0%)、婴童个护用品(47.5%)、辅食/零食(44.0%)、婴童湿巾/洗脸巾(36.8%)等其他婴童用品渗透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尽管近年来新生儿人数持续下降,年出生人口仅万人,较年减少万,但随着90后父母逐渐成为母婴小家电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对于育儿品质的追求逐渐提升,母婴小家电渗透率有望迎来快速提升;同时,三孩生育政策等相关政策的推出,也有利于母婴小家电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
持续加大开发力度,小熊在母婴小家电领域逐渐成为头部品牌。母婴小家电领域中传统厨房小家电品牌涉足较少,头部品牌多为专业从事母婴小家电的品牌,如小白熊、小壮熊等。随着小熊近年来加大对母婴小家电的开发力度,并成立婴童用品事业部,公司线上市场份额稳步攀升,快速在调奶器、暖奶器、奶瓶消毒器等品类缩小与头部品牌的差距,已逐渐成为母婴小家电线上市场头部品牌。
线上母婴小家电市场集中度低,小熊发挥品类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根据久谦数据显示,年婴幼儿小家电线上市场销售额CR5为32.6%,其中小熊以5.3%的市占率位列第5,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小熊在母婴小家电领域主要布局了宝宝电器、母乳喂养、宝宝辅食、宝宝护理等品类,其中宝宝电器、母乳喂养、及宝宝辅食与公司主营的厨房小家电具有一定相似性,小熊有望借助原有品类积累的产品优势,持续提升母婴小家电品牌的收入及市场份额。
3.以创新为根基,研发营销全方位投入3.1研发持续投入,精简SKU提升效率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费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37亿元,同比增长5.76%,近年来公司研发费用投入稳步增长,-年研发费用CAGR为33.99%。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小熊年研发费用率为3.34%,与德尔玛(3.70%)、九阳(3.83%)较为接近,保持较高水平,高于苏泊尔的2.06%。Q1由于公司收入高增长,研发费用率小幅下滑至2.51%。
技术、外观研发同步推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作为一家主打“萌家电”、主要受众聚焦于年轻群体的小家电企业,小熊在研发的过程中注重对产品功能和外观的研发,截止年末,公司共有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项,与苏泊尔、九阳相比,小熊专利分部更加均衡,外观设计专利占比显著高于可比公司,凸显小熊对产品外观设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686.html